透过 Google 最核心同时也是对於陷入竞争最为紧张的「搜寻」功能的部分的实测,来检视 Google Search 目前所提供的体验到底表现如何。看是否有真的因为生成式 AI 而变得更好。还是只是虚应故事的交了功课,并没有让效率等各方面有所升级。继续阅读外媒评 Google 的生成式 AI 搜寻体验:想无视它报导内文。
▲图片来源:The Verge
外媒评 Google 的生成式 AI 搜寻体验:让人想无视它
轻忽了生成式 AI 流行的速度,导致原本感觉是「How to lose」却变成在这方面苦苦追赶的 Google。虽然始终还未支援中文的 Google Bard,要跟繁中支援还算 OK 的 ChatGPT 或甚至是微软的 Bing Chat 在我们这边相比可能还早。不过对於首波已经支援的英文语系的国家来说,Google Bard AI 倒是在「帐面上」都看似各方面已经赶上了其他对手。
然而,最近美国科技网站 The Verge 倒是想到,透过 Google 最核心同时也是对於陷入竞争最为紧张的「搜寻」功能的部分的实测,来检视 Google Search 目前所提供的体验到底表现如何。看是否有真的因为生成式 AI 而变得更好。还是只是虚应故事跟上 AI 流行交交功课而已。
结论?就他们的标题「Google’s AI-powered search experience is way too slow.」就已经可以看出,他们认为现阶段结合生成式 AI 之後的 Google 搜寻体验的最大问题点,就是从每次都会出现在搜寻列底下的「约有 XXXXXX 项结果(搜寻时间:0.XX 秒)」这种感觉得到超高效率。来到生成式 AI 所提供的结果霸占置顶位置的新世代 Google 搜寻体验。却得从 0.x 秒立刻获得搜寻结果,变成等待数秒以上的超冗长时间的 AI 摘要结果。
▲图片来源:The Verge
这个被称之为 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,简称为 SGE 的生成式搜寻体验。虽然在目前的阶段看似提供了完整的结果 – 摘要底部会有可以继续「生成」的推荐提示词的切片按钮;右侧则有资料来源。但外媒不仅提到这样的形式其实并不好确认到底 AI 摘要的内容源自於哪个连结卡片。
另一方面,是 SGE 体验所提供的回答,虽然真的有不错的结果但也常常会有不尽如人意的生成结果 – 像是先前 Google 曾示范过好像很好用的网路购买指南介面,就被认为不怎麽好用;针对某些关键字的搜寻,SGE 甚至会直接双手一摊 – 重点是这些测试的关键字还包含像是 Google 自家的服务「YouTube」或是相当热门的社群服务「Twitter」,似乎都像是触发了什麽禁语一样无法正确回覆结果。
▲图片来源:The Verge
不过这一切基本上都比不上原本不到一秒就会给你满满结果的 Google 搜寻体验,变成了至少要花数秒以上的体感差异那样的巨大 – 是真的会不耐烦。
就外媒的说法,是觉得若不是因为被交付了必须好好实测 SGE 生成式搜寻体验的关系,不然他越用会越偏向於希望尽快滑到一般搜寻结果的页面,自行寻找需要的资讯与网站。简单的说,外媒给予的评语是觉得 SGE 似乎并不值得这麽久的等待时间 – 嗯… 真是切中重点。
▲图片来源:Getty Images
就目前来说,即便是近几个月超级积极将 GPT-4 导入搜寻体验的 Bing 搜寻。其实也是刻意把搜寻体验透过「聊天」按钮切换到另一个页面来处理。因此,如果使用者是想要看看 AI 能给出什麽摘要结论的话,心里其实是可以预期将会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 – 更别说在此之前 Bing 已经把搜寻结果页面直接显示给你了(PS:Bing Chat 还会逐行提供参考来源的连结…)。单就这部分来看,似乎 Bing Chat 反而算是有好好想清楚该怎麽提供生成式 AI 在搜寻方面的体验?
Google 这边的生成式搜寻体验看似积极导入 AI 所产生的结果,感觉像是很愿意烧钱(每个搜寻都要「生成」应该是笔超大的费用成本啊)。但现在看来,似乎在使用体验方面与生成的结果部分,似乎并没有给人明显为体验加分的感觉?好像变得有点浪费?
只能说,以目前的评价来讲 Google 可能还需要花些心思调整了…